新闻中心

  • f:f
    电力检查井设计规范解读

    2025-10-15 15:19:22

    电力检查井设计需严格遵循国家及行业规范,从井筒结构、井盖设计、防火分隔、布线方式、操作空间到门的设置均需符合标准,具体设计规范如下:

    一、井筒结构设计规范

    1. 直径与管线比例
      井筒直径与管线直径的比例应为1.3-1.5,确保人员能进入井内维修和检查。例如,若管线直径为500mm,井筒直径需在650-750mm之间。

    2. 深度要求
      井筒深度需根据管线布置和深度确定,确保人员能站立操作。通常,井底距地面深度不超过3m,避免过深导致施工和维护困难。

    3. 材质与厚度
      井筒材质通常采用钢筋混凝土,厚度需满足承受地下水压力、土壤压力和车辆荷载的要求。例如,车行道下的井筒壁厚应不小于150mm,非车行道下可适当减小至120mm。

    4. 进出口设计
      井筒应设置进出口,方便人员进入。进出口尺寸应不小于600mm×800mm,并设置爬梯或扶手,确保人员安全。

    二、井盖设计规范

    1. 材质与厚度
      井盖通常采用灰铸铁或球墨铸铁材质,厚度需满足承受行人、车辆荷载的要求。例如,车行道上的井盖应能承受重型车辆荷载,一般选用球墨铸铁井盖,承载能力可达D400(试验荷载400kN)等级。

    2. 尺寸与防滑
      井盖尺寸需根据井筒直径确定,确保完全覆盖井筒并与地面平齐。井盖表面应设置防滑纹路,避免湿滑条件下行人滑倒。

    3. 标识与观察窗口
      井盖上应设置标识,包括井盖种类、井筒编号等信息,便于快速识别和定位。对于排污池等特殊井盖,需设置玻璃观察窗口,尺寸为150mm×150mm,便于日常检查维护。

    三、防火分隔设计规范

    1. 独立设置要求
      电气竖井、管道井等竖井应分别独立设置,不得与电梯井、其他专业管道井共用同一竖井。同时,竖井不应贴邻热烟道、热力管道及其他散热量大的场所。

    2. 耐火极限要求
      井壁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对于埋深大于10m的地下建筑或地下工程,以及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建筑,井壁上的检查门应为甲级防火门;其他建筑应为丙级防火门。

    3. 防火封堵措施
      电气线路和各类管道穿过防火墙、防火隔墙、竖井井壁、建筑变形缝处和楼板处的孔隙,应采取防火封堵措施。防火封堵组件的耐火性能不应低于防火分隔部位的耐火性能要求。

    四、布线方式设计规范

    1. 适用范围
      电气竖井内布线适用于多层和高层建筑内强电及弱电垂直干线的敷设。可采用金属导管、电缆桥架及母线等布线方式。

    2. 暗敷设条件
      当暗敷设的竖向配电线路保护导管外径超过墙厚的1/2,或多根电缆并排穿梁对结构体有影响时,宜采用竖井布线。

    3. 进线与出线保护
      竖井的井壁上设置集中电表箱、配电箱或控制箱等箱体时,其进线与出线均应穿可弯曲金属导管或钢管保护,防止机械损伤和电气火灾。

    五、操作空间设计规范

    1. 操作距离要求
      竖井大小除应满足布线间隔及端子箱、配电箱布置所必需尺寸外,进人竖井宜在箱体前留有不小于0.8m的操作距离。当建筑物平面受限制时,可利用公共走道满足操作距离的要求,但竖井的进深不应小于0.6m。

    2. 检修门设置
      电气竖井应在每层设维护检修门,并宜加门锁或门控装置。维护检修门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丙级,并应向公共通道开启。检修门的高×宽尺寸不宜小于1.8m×0.6m。

    六、门的设置设计规范

    1. 防火等级要求
      根据建筑高度和用途,门的耐火性能需满足不同要求。例如,对于埋深大于10m的地下建筑或地下工程,以及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建筑,门的耐火性能不应低于甲级防火门的要求。

    2. 开启方向要求
      维护检修门应向公共通道开启,便于紧急情况下人员疏散和救援。同时,门应设置缓冲装置,确保行走稳定、顺畅、安静。

    法律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立即删除;本网站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如有不当之处,请告知!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石家庄合创建材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